本站新浪微博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首頁 | 最新動態(tài) | 學科發(fā)展 | 研究成果 | 學術會議 | 招生考試 | 站務管理 | 交流研討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區(qū)域經濟研究網 >> 學術會議 >> 會議綜述 >> 正文
專 題 列 表
相 關 文 章
國研智庫論壇2015年會深…
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學年會…
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學年會…
文字實錄:城鎮(zhèn)化進程中…
會議評述:“第十一屆中…
最 新 熱 門
更多
最 新 推 薦
更多
會議評述:“經濟周期與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發(fā)展2011高峰論壇”綜述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2846 更新時間:2012-4-8 19:50:26

 

        當前,外部環(huán)境中各種不確定性沖擊和風險因素異常嚴重,如美國量化貨幣寬松政策沖擊、歐洲債務惡化等,給我國經濟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帶來巨大壓力;內部經濟結構轉型進入攻堅階段,關鍵問題棘手難纏。復雜的形勢要求我們深入思考,做出科學、系統(tǒng)、全面而準確的判斷。在此背景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編輯部、寧波大學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研究院、寧波大學商學院聯(lián)合主辦的全國“經濟周期與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發(fā)展2011高峰論壇”于2011917日在寧波大學隆重召開。

        來自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武漢大學、湘潭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暨南大學、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新疆大學、美國東俄勒岡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國信證券等國內外重要研究機構和大學的60余位專家學者和70多位寧波大學師生參加了本次論壇。

        寧波大學商學院院長鐘昌標教授主持了論壇開幕式。寧波大學黨委書記程剛教授、《經濟研究》編輯部主任王誠研究員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其后,進行了主題發(fā)言,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社會部副部長李建偉研究員就“我國經濟運行基本特征及未來發(fā)展”問題發(fā)表了精彩演講;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連城教授就“經濟增長周期與通貨膨脹周期”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經濟研究所所長潘士遠教授的演講題目為“Size of Economy, Patent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寧波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陳昆亭教授對“金融經濟周期模型理論發(fā)展”進行了綜述;中央財經大學 CEMA副院長張定勝教授的報告為“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Shocks and the NonNeutrality of International Money”;美國東俄勒岡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武漢大學戰(zhàn)略決策研究中心主任龍斧教授作了“從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發(fā)展看新古典經濟學的方法論”的報告;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尹恒教授的“北京與上海的經濟輻射模式比較”受到熱議;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傅文林副教授就“轉移支付、財政支出結構與地方政府行為”進行了討論;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龔敏教授的“城鄉(xiāng)不同收入群體通脹差距對收入、消費的影響”受到廣泛關注;湖南大學經濟學院陳樂一教授的“近代中外經濟波動的相關性及貨幣原因分析”也備受熱議。

        圍繞“經濟周期與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發(fā)展”這一論壇的主題,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就“經濟周期理論的繼承、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經濟增長的轉型研究”等主要議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提出了許多頗具前瞻性的見解,現(xiàn)將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1.經濟周期理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17世紀末以來,經濟周期這一概念反映的是經濟的繁榮與蕭條。朱拉格(1960)首次將經濟周期分成繁榮、衰退、蕭條、復蘇四個階段。古典學派均否認普遍的、周期性危機的存在。凱恩斯將繁榮與蕭條看作市場經濟內各變量之間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薩繆爾森和梅茨勒則提出了線性經濟周期模型,希克斯、卡爾多和哥德文則認為經濟周期模型屬于非線性模型。其后通過克服其外部沖擊和特定參數(shù)的缺陷,產生了真正的內生經濟周期理論。

    上世紀80年代,以Kydland & Prescott1982)、Nelson & Plosser (1982) Long & Plosser (1983)Prescott1986)、 Greenwood et al.(1988)King  et al. (1988)Cogley & Nason (1995)等等為代表的實際商業(yè)周期理論(Real Business Cycle,簡稱RBC)一度被接受為周期理論的正統(tǒng)研究方法。但此后的研究證明,基本的RBC模型存在明顯的不足,最主要的問題是這些模型中不包含貨幣,因而無法討論貨幣政策效應;另外這些模型對實際工資的預測明顯強于實際經濟中實際工資同總產出的關系。關于這一點,傳統(tǒng)凱恩斯派的模型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它們對實際工資的預測明顯低于實際經濟中實際工資同總產出的關系。兩派互相批評,相互吸收優(yōu)點,于上世紀90年代后逐步融合產生出進一步完善的現(xiàn)代周期模型——廣義經濟周期理論(General Business Cycle 簡稱GBC)模型。代表性研究如:Ireland (19972001)King & Watson (1996)Kim(1999)Mankiw & Reis (2002)King & Rebelo (1993,1999)Giannoni & Woodford (2002,2003)Huang & Liu (2002)等等。

        GBC理論在直到幾年前的15-20年時間里,它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被廣泛應用到貨幣政策、公共財政、勞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國際貿易等幾乎所有宏觀問題。以至于人們開始相信,這一方法已經接近完美了。但實際上,傳統(tǒng)的RBC模型、凱恩斯主義模型以及他們融合而成的GBC,都否認金融和信貸市場對實際經濟(基于Modigliani\|Miller定理)的影響。然而信貸金融市場對實際經濟的影響早在大蕭條時Fisher (1933)就提出來了,他認為信貸市場條件的惡化(如債務負擔的加重和資產價格的下降),并不僅僅是經濟周期的消極反映,它們本身就是經濟蕭條的一個主要因素。由于早期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局部均衡的框架下,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亞洲金融危機和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使這一問題開始受到關注。Bernanke & Gentler (1989)較早就把信貸問題納入一般均衡框架下討論,類似的研究還有Bernanke  et al.(1999)Kiyotaki & Moore (1997)等。這些研究都認為信貸金融市場具有傳播放大波動的作用,并初步模擬出了信貸約束機制(也有稱為金融加速器效應),在經濟繁榮過程中具有杠桿放大效應,在經濟蕭條過程中,具有加速經濟下沉的負向作用。這期間還有不少實證研究也支持這種觀點。如Zeldes (1989)Jappelli & Pagano (1989)Campbell & Mankiw (1989)Carroll & Dunn (1997)等。最新的代表性研究有:Jerman & Quiadrini (2009)Christiano et al. (2010)Goodfriend & McCallum (2007)Gertler & Kiyotaki (2010) 等,這些研究一個重要的改進是直接或隱性引入了銀行中介部門到DSGE的周期框架之中,以內生信貸約束機制,重在研究金融沖擊、金融摩擦以及政策沖擊等的周期波動問題。這些研究本質上是周期理論的創(chuàng)新,是納入了金融因素的周期理論,因而,我們稱這類最新的研究為金融經濟周期理論(Financial Business Cycle,簡稱FBC)。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傳統(tǒng)經濟周期理論需要不斷發(fā)展,美國的次貸危機引致了整個世界經濟的巨大波動,也引起經濟周期理論的巨大波動。要管理好國家經濟在動蕩的世界經濟中的平穩(wěn)運行,需要學者們與時俱進,使理論和方法跟上現(xiàn)實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2.對傳統(tǒng)經濟學理論的挑戰(zhàn)

        與會代表,來自美國東俄勒岡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武漢大學戰(zhàn)略決策研究中心主任龍斧教授從方法論的角度對傳統(tǒng)理論提出了大膽的挑戰(zhàn)。他指出: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價格由供求決定是達到資源最優(yōu)配置的必要條件,可是從交叉科學的觀點看,新古典經濟學的資源配置優(yōu)化性是有限的,因為在不利的工資—私人利潤比率條件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組合的優(yōu)化性沒有什么意義。而從數(shù)學的觀點看,所謂供求決定價格是一個偽命題,供求均衡的條件最多不過是規(guī)定了一個對應關系,它無法決定價格,價格是由其他變量決定的。對于處在轉型期的國家而言,價格是首先由社會根本制度決定的。社會根本制度是因,而價格水平是果。由此,他對新古典經濟學的研究方法進行了大膽的批判。

        3.中國經濟增長現(xiàn)實情況與理論分析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具有中周期的特征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周期平均為810年,而且GDP平均增速為9.5%

李建偉研究員認為中國經濟的總體特征是降中趨穩(wěn),經濟運行仍處于中長期回調狀態(tài),短期看工業(yè)增加值增速穩(wěn)中趨升。龔敏教授認為中國GDP將保持穩(wěn)健增長,價格水平也將緩慢下降,經濟出現(xiàn)“硬著陸”的可能性較小,2011年全年GDP增長將達到9.28%,但CPI仍將高達5.34%;受國際市場的影響,2012GDP增速將減緩至8.91%,CPI也將緩慢回落至4.93%,但依然高于4%的政策目標。

張連城教授認為本輪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非食品價格也出現(xiàn)較大幅度上漲;各類農副產品價格均出現(xiàn)較大幅度上漲,季節(jié)性回調因素弱化;工業(yè)品出廠價格PPI持續(xù)回調上漲,成本推動是主因,中下游消化吸收上游產品漲價能力弱化;貨幣供給增速與物價漲幅背離現(xiàn)象加劇,但主要的推動因素還是輸入型通貨膨脹。

        4.未來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外部挑戰(zhàn)

        自美國的次貸危機以來,美國的失業(yè)率居高不下,收入和消費增速下降;產能利用率仍大幅度低于危機之前的水平;危機的根源還沒有消除。而應對危機的政策手段,利率已沒有下調空間,財政赤字規(guī)模已接近GDP10%;美元匯率貶值是把雙刃劍。調控效果呢?自從200711月份以來,美國的基礎貨幣供給快速增長,但GDP增速在4%以下,消費增速在3%以下,個人收入增速已經跌至了2%以下。以量化寬松政策轉嫁危機能成功嗎?回答是不確定的。歐元區(qū)也是失業(yè)率高企,市場需求低迷,產能利用水平尚未恢復到正常水平,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主權債務危機尚未結束。日本經濟愈顯疲弱,失業(yè)率仍處于高水平,消費支出也是持續(xù)低迷,產能利用率仍然不足,繼續(xù)徘徊在低速增長中。總之,美歐日經濟復蘇的道路依然漫長。

        這種外部環(huán)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就是:(1)國際市場需求增速回調,會降低中國出口增速;(2)貿易摩擦會繼續(xù)增加;(3)人民幣升值壓力會繼續(xù)加大;(4)美元貶值會導致外匯儲備資產貶值,也會引發(fā)輸入型通脹壓力。

        5.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測

        盡管外部環(huán)境尚未好轉,但與會代表一致認為,中國經濟無需擔憂,大家都利用經濟周期的波動理論對未來進行了樂觀的預測。但這種樂觀預測的前提條件是:(1)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2011年一季度到2015年四季度期間財政支出的名義增速均值為17.4%,保持在2010年水平不變;(2)實施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2011年一季度以后存款利率、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保持在2011年一季度水平不變;貿易政策保持穩(wěn)定:2011年一季度以后關稅稅率、出口退稅率和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趨勢值保持在2011年一季度水平不變;(3)美歐日進出口貿易保持相對穩(wěn)定增長狀態(tài)。

        李建偉研究員預計我國經濟運行的內在趨勢是: 2011年到2015年基本穩(wěn)定在9.8%左右。中長期趨勢:回調到2014年四季度;中長期波動: 2013年一季度達到周期性波動的波動;中期波峰: 2013年三季度回調到底;短期波動:振幅不斷縮小;超長波動: 2011年三季度回調到底,此后進入上升期;總體趨勢: 2011年到2015年基本穩(wěn)定在9.8%左右。因此,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大家不必對現(xiàn)階段的經濟形勢表示悲觀,應該樹立良好的信心,相信中國經濟會很快就走出低谷的。

        6.中國經濟增長轉型的研究

        傅文林副教授認為,政府間財政分配體制的核心目標當然是保障各地區(qū)有足夠的收入履行其公共職責,但轉移支付制度必須要給地方政府提供有效率的激勵,能夠調動地方政府改善地方公共品供給效率,特別是不能鼓勵地方政府過度支出,防止地區(qū)間財政支出的過度競爭和攀比所帶來的地方財政風險。轉移支付的指標設計應盡可能簡單明確,提高轉移支付效率的關鍵則在于確定各地區(qū)的標準收支。由于中國地區(qū)間的經濟發(fā)展基礎差異很大,均等化轉移支付制度要盡可能簡化因素的計算,通過少數(shù)關鍵指標體現(xiàn)公平分享和自然地理等核心因素,降低財政再分配制度的執(zhí)行和監(jiān)督成本,因而政策上應該積極推進地方財政支出的透明度和民主化進程。目前地方政府在公共職責履行中普遍存在缺位和越位并存,完全依賴于自上而下的事前預算制度規(guī)范和事后執(zhí)行監(jiān)督,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存在著很大的公平和效率損失。因此,應加快建設上級考核與民主監(jiān)督相互結合的地方政府行為監(jiān)督機制,提高居民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的決策和監(jiān)督權。

        尹恒教授認為,隨著我國開放程度的加速,FDI不斷的引入,地方政府為了本地區(qū)的經濟增長水平的最大化,會逐漸提高經濟建設支出比重,以配合資本進行生產。他的論文利用中國縣級1999年到2003年五年數(shù)據,進行兩部分的經驗研究:第一部分研究FDI和政府規(guī)模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隨著FDIGDP比重的增加,政府規(guī)模不斷擴大。第二部分對FDI和政府支出結構之間關系進行研究,并且得到穩(wěn)健的結論:隨著FDI的增加,會導致地方政府經濟建設支出比重的不斷上升。

        陳樂一教授認為,在充分考慮中美兩國貿易結構與貿易條件等實際因素的基礎上,對美國經濟周期波動通過貨物貿易途徑對我國經濟周期的影響進行了測算。研究表明,美國不僅可以通過與我國密切的貨物貿易往來對我國經濟周期產生影響,還可以通過其對世界經濟的巨大影響力對我國經濟周期產生影響。其中,美國進口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大于美國出口波動所產生的影響,而兩國貿易條件與貿易結構變動產生的影響則不明顯。

        龔敏教授認為,在食品價格快速上升的背景下,城鄉(xiāng)以及城鄉(xiāng)不同收入群體面臨的通脹差異會擴大不同收入群體的實際收入差距,削弱我國居民對通脹的耐受力。同時,關注不同收入群體之間通脹差距還意味著當前不僅必須從總量上抑制通脹,而且要注重縮小城鄉(xiāng)不同收入群體之間的通脹差距。對總量通脹的控制,需要找準導致通脹的原因;必須充分重視通貨膨脹對不同收入階層尤其是農村低收入階層收入的影響,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以有效抑制通脹差距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同時,龔敏教授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主要壓力還是消費水平的過低引起的,為了保證經濟的平穩(wěn)快速增長,還是需要大力刺激消費。

        潘士遠教授認為,在一個內生的經濟增長模型中,專利保護并不能影響經濟的增長,但在初始專利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加強專利保護有利于提高社會福利。一個重要的政策含義就是專利保護不利于經濟增長,而專利保護是有益于社會的。

        方文全副教授認為,中國所有經濟學者在做實證分析時都采用0.1左右的折舊率,這都是基于張軍教授的研究成果。他認為這個數(shù)據過高,不太符合中國的客觀事實,而他采用了維修費用這一新方法,從而使他估算的折舊率更低,而且與中國的特征事實較相符。

 

文章來源:中國學術會議在線

 

 

文章錄入:zhangtinglin    責任編輯:zhangtinglin 
【字體: 】【發(fā)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 關于本站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站長郵箱 | 友情鏈接 | 網站公告 | 版權申明 | 管理登錄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區(qū)域經濟研究網
    本站新浪微博
    信息產業(yè)部備案
    京ICP備1001873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80號
    中江县| 固原市| 克什克腾旗| 深州市| 称多县| 垦利县| 青浦区| 五河县| 蒙城县| 抚宁县| 石屏县| 鄂伦春自治旗| 张北县| 当涂县| 栾川县| 水城县| 安泽县| 临安市| 长葛市| 都江堰市| 高清| 昌黎县| 原平市| 乌审旗| 观塘区| 永昌县| 邯郸市| 临洮县| 平凉市| 和田县| 盐亭县| 沭阳县| 台东县| 泽普县| 平果县| 长子县| 荣昌县| 黑山县| 浏阳市| 金湖县| 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