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您現在的位置: 區(qū)域經濟研究網 >> 澤慧中心 >> 發(fā)展歷程 >> 正文
專 題 列 表
相 關 文 章
澤慧中心統計匯編之二(…
澤慧中心統計匯編之一(…
最 新 熱 門
更多
最 新 推 薦
更多
“澤慧中心”發(fā)展模式總結(2006)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3342 更新時間:2010-2-27 23:33:01

 

澤慧中心模式匯報

     澤慧中心成立于2001715,是由在校大學生和后埔村村委會共同創(chuàng)辦的廈門市首個致力于鄉(xiāng)村教育的大學生社會實踐組織。多年來,中心的大學生志愿者一直秉承心系家鄉(xiāng),回報社會的宗旨,立足貧困山區(qū)——蓮花鎮(zhèn),開展一系列富有社會意義的實踐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取得了社會積極的評價。現就澤慧中心模式向各位領導作簡要匯報。

1.走千里之路,懷澤慧之情

2000—2001年,筆者有幸參加了鄭州大學黨校學員活動及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分別到河南省鶴壁市、新鄉(xiāng)市、平頂山市,湖北省荊門市等地農村進行調研,深深地感受到中國農村發(fā)展的困境:鄉(xiāng)村貧困之源在于落后的思想觀念。

經歷了一番的反思后,我得出一個比較理性的看法:教育是山村走向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于是,我開始了自己的社會實踐構想:建設一個以鄉(xiāng)村大學生為核心的農村文化教育基地,并且將這個基地的名字取名為澤慧中心,中心的宗旨定為心系家鄉(xiāng)、回報社會,中心的精神定為求實、進取,中心的標志為一個個永不停下的腳印

2.織鄉(xiāng)情之紐帶,結四海學子之心

創(chuàng)辦之初,我們幾個創(chuàng)始人認識到,建設一支精良的隊伍,是澤慧中心日后發(fā)展的有效保障。為此,我們通過朋友關系、書信交往、到戶拜訪、成員推薦、校友集會等方式,積極招募大學生志愿者。先后吸引了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外知名學府的70多位學子到中心參加各種活動。他們在我國17個省市高等院校求學,戶籍主要來源于蓮花鎮(zhèn),也有其它鎮(zhèn),還有漳州市、莆田市等。他們的優(yōu)點,簡單地概括就是德才兼?zhèn)洹嵊诜瞰I。

3.立管理之本,務社會之實

在探索的過程之中,我們總結出了一整套高效、單性的管理機制:1)推行本地化的人才戰(zhàn)略;比如在蓮花鎮(zhèn),各村指定聯絡人,動員該村的大學生參與進來。2)構建柔性化的組織結構;比如我們每年抽調一批時間比較充裕、組織能力比較突出的大學生承擔每年的活動策劃、組織和總結。3)建立人才培養(yǎng)機制;諸如在加入——培養(yǎng)——提升——出站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加入形式多樣的管理激勵,像成員崗位培訓,大學生職業(yè)實踐等,以老帶新,長效管理。4)形成多樣化的經費籌集方式;目前,已經得到政府、企業(yè)和個人的支助,盡管資金很少,但解了我們不少的燃眉之急。

4、順群眾之意,匯集體之慧

五年來,中心針對鄉(xiāng)情策劃組織了大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成為鄉(xiāng)村先進文化的傳播源。我們開展的活動包括以下幾類:農村研究性學習、大學生支教、大學生下鄉(xiāng)調研,春節(jié)歌詠比賽;此外,我們還配合村黨支部開展了三個代表下鄉(xiāng),構建和諧社會專題研討會,保持黨員先進性宣傳活動及廈門市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匯報工作。為了讓更多的農民群眾了解中心的工作,我們曾經組織一支宣傳隊進行挨家挨戶地解釋,開導,在附近的各村,定點張貼海報,成員回家宣傳。幾年來,在我們的影響下,村民們的觀念悄悄地改變了,由最先的不理解到現在的積極配合,在每年的寒暑假,都能接聽到群眾打來的各種文化咨詢電話。

5.解孩子之需,結成才之果

2001年至今,澤慧中心舉辦的活動深入民心,成績斐然,社會反應很好。據我們的統計顯示,自創(chuàng)辦以來,有近560多人次參加了澤慧中心的大學生支教活動,有近2200多人次參加了澤慧中心的群眾性文藝活動。以大學生支教為例,據2004年數據統計,澤慧中心的高中學強班共有7人上本科線,占全部學員的60%;初中行知班共有5人考上重點中學,占該班學員總數的35%,還有55%的其他學員考上了普通高中。在2005年,高中的培英班共有10人上本科線,占該班學員數的72%,其中有一位同學還考了同安區(qū)理工科第一名,順利地升入清華大學。

另外,大學生志愿者也非常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實現雙贏的效果。據中心的跟蹤分析,25%的大學生志愿者在校期間因思想表現突出,順利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七成以上的人因學習成績優(yōu)秀而獲得學校獎學金,半數的成員擔任學校的學生干部,共有5位成員考上重點大學的研究生。

6.探未來之路,成文明之源

作為一個公益性社會實踐組織,我們也面臨一系列的困難與挑戰(zhàn):比如活動經費不足、志愿者青黃中心的自身定位等棘手問題。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反復調研,借鑒像四川省農村發(fā)展組織等國內外案例,明確了今后的發(fā)展思路:1)建立秘書處。假期定點辦公與網絡辦公相結合,方便志愿者與學生們之間聯系。2)明確中心的定位——廈門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為此,我們要在上級組織的指導下,從活動創(chuàng)新、管理創(chuàng)新、觀念創(chuàng)新入手,力爭發(fā)展成為國內有知名度的地方性大學生社會實踐組織不接,,并在全國更大范圍內加以推廣。3)中心要積極與政企業(yè)簽訂合作協議。目的在于解決活動經費長期匱乏,中心人才工作實踐機會少等難題。4)蓮花鎮(zhèn)青年交流中心。中心今后將發(fā)揮成員素質高、組織意識強、地緣認同感好等優(yōu)勢,于每年公假日舉辦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提高成員服務家鄉(xiāng)的意識,盡可能多地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獻計獻策。

文章錄入:zehui    責任編輯:zehui 
【字體: 】【發(fā)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 關于本站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站長郵箱 | 友情鏈接 | 網站公告 | 版權申明 | 管理登錄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區(qū)域經濟研究網

    信息產業(yè)部備案
    京ICP備10018733號-1

    宝应县| 华阴市| 中山市| 肇州县| 安达市| 红原县| 丹阳市| 古田县| 西贡区| 邳州市| 高阳县| 靖宇县| 乐都县| 根河市| 麟游县| 宁明县| 霍州市| 镇坪县| 佛冈县| 延吉市| 卓尼县| 长岛县| 兰坪| 浠水县| 于田县| 门源| 常宁市| 宝坻区| 贡山| 临海市| 桑日县| 安国市| 锡林郭勒盟| 德兴市| 房产| 吕梁市| 通辽市| 上林县| 基隆市| 宁化县|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