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關閉窗口
蔡昉:解決收入差距 政府應有所作為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2209 更新時間:2010-11-9 15:40:19 文章錄入:liujing 責任編輯:liujing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提出,中國應加快推進制度性改革,保障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建立維護農民工權益的制度【財新網】(實習記者 游五岳)“中國經濟到達‘劉易斯拐點’后,遇到的第一個挑戰(zhàn)就是收入分配問題。對此,政府必須有所作為。”

    11月6日,在第四屆中國農村發(fā)展研究獎頒獎大會既城鎮(zhèn)化過程中農業(yè)和農村發(fā)展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如此提出。

    蔡昉所指的“劉易斯拐點”,是發(fā)展經濟學的概念,指勞動力從無限供給到出現短缺的轉折點。在無限供給階段,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并不會推高工資水平;而當勞動力由剩余變?yōu)槎倘保べY水平會逐漸上升。

    蔡昉認為,中國目前已經到達“劉易斯拐點”。他同時強調,目前,中國收入分配問題突出。解決這個問題,并不能單純依靠市場力量,政府必須有所作為。

    蔡昉以日本和韓國為例指出,1960年左右,日本到達“劉易斯拐點”后,10年內消費率就開始止跌上揚,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其建立了一系列勞動力市場制度,如健全工會組織等;而韓國在1970年到達“劉易斯拐點”后,消費率經歷了近20年的持續(xù)下滑,在這一階段,由于政府打擊工會活動,工人提高工資的訴求缺乏合法的表達渠道,市場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受到很大挑戰(zhàn)。

    鑒于中國已經抵達“劉易斯拐點”,而且全國收入差距主要體現為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的差距。因此,蔡昉認為,應對之策是,加快推進制度性改革,保障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建立維護農民工權益的制度。在這些領域,各級政府可大有作為。

文章來源:財經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關閉窗口
房产| 保康县| 鹿泉市| 鹤峰县| 汉中市| 洞头县| 衢州市| 孟村| 乐都县| 长宁县| 西林县| 平顺县| 松滋市| 乌鲁木齐县| 嘉义市| 海安县| 来凤县| 桦南县| 广州市| 玉屏| 北辰区| 禹州市| 都匀市| 太白县| 洛隆县| 沙雅县| 墨玉县| 云浮市| 永顺县| 饶平县| 扶沟县| 磴口县| 定兴县| 南投县| 改则县| 高密市| 新竹市| 盱眙县| 宜兰市| 兰西县| 蓬莱市|